智能家居从布朗运动到奥尔森困境
智能家居:从“布朗运动”到“奥尔森困境”
作者:尹非凡
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1827年发现悬浮微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力运动的现象,被称为布朗运动。但是,人们长期不知道其中的运动原理。没想到到了1965年,居然在美国经济、社会学家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中取得了一种利益理论的回应。
同样从个体精神与理性出发来解释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但奥尔森却得出与传统理论截然相反的结论:个人从私利出发,常常不是致力于集体的公共利益,在集体选择过程中,许多情况下,多数人未必能战胜少数人。这种集体行动的困境被称为奥尔森困境。
奥尔森困境可谓石破天惊,但它是如何与布朗运动发生联系的呢?社会化的布朗运动重在阐述一种追风、盲动的集体无意识,而奥尔森从利益动机探求产生布朗运动的根源深刻的利益冲突往往会消解集体中利益一致性的合力,进而妨碍集体的公共利益实现
罗伯特布朗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布朗运动的现象的。后来,这种运动现象被证明不仅存在于花粉和小炭粒之中,所有的悬浮颗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温度越高运动越明显,细究之下,这些特征与智能家居的行业格局、发展动态竟是如此相似!目前,智能家居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行业,随着物联、大数据等概念被持续炒热,智能家居领域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而投入智能家居领域的企业所进行的也仍是无序的技术、市场活动,缺乏规范性建设。
其实,立足自然现象来做研究的热力学理论,在社会学、经济活动中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物态转换和能量转换规律置于社会经济学科的语境下,可以生发出等价却不同质的资源和思考,自然界的热力运动和社会化热力运动可具有同样的表现和理论精神。布朗运动践行了其在智能家居行业的适用意义,同时提出了一个思考,那就是,为什么颗粒更小会带来更加剧烈、快速的无规则运动?
就在罗伯特布朗发现布朗运动50年后,J德耳索提出了物理学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微小颗粒受到周围分子的不平衡的碰撞而导致运动,颗粒越小,同一瞬间撞击的分子数越少,其合力越不平衡;颗粒越小,质量也越小,因而颗粒的加速度越大,布朗运动也越明显。
J德耳索的解释后来得到爱因斯坦研究的证明,但如果问题转换成为什么更小的智能家居企业会引发更加混乱无序的行业行为和生态,则并非J德耳索可以解决。J德耳索受力不均衡虽然在思路上是根本正确的,但还是需要通过利益理论的串通梳理才能帮助人们完整地理解智能家居的运动趋向。
123
-
中国人物骂哭球员当众侮辱他到底是大师还是人渣
芯片 | 2020-09-10
-
IBM慕尼黑物联网总部启用整合技术人才共
芯片 | 2019-07-16
-
智能家居从布朗运动到奥尔森困境
芯片 | 2019-07-16